Monday, October 15, 2018

评论通过管理员审核后翻译成中文或英文。 最大字符

仅过去的排放还不足以让地球升温1.5℃,所以如果各国能采取行动,就还有希望。控制全球气温在2100年之前上升不超过1.5℃,有两种方法——先超越限值,再回到限值内,或者一直控制在限值之内。 警告称,第一种选择的风险更大。“有些影响可能是长期或不可逆转的,比如说生态系统的损失。”

到2100年,1.5℃温控目标之下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将比2℃低0.1米。此后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其幅度和速度取决于未来的排放路径。南极冰盖的不稳定和格陵兰冰盖不可逆转的流失可能造成海平面在未来数百至数千年内上升数米。在全球变暖1.5到2℃之间的情况下,这些不稳定性都可能被触发。

以模型为基础,对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相对于1986至2005年)的预测显示,到2100年1.5℃温控目标下的上升幅度为0.26至0.77米,比2℃低0.1米。这就意味着多达1000万人将免于暴露在相关风险之中。

炎热天数将增加

即便气温上升控制在1.5℃以内,陆地上大多数地区的炎热天数预计都将增加,以热带最甚。

随着全球变暖1.5℃,健康、生计、粮食安全、水供应、人类安全和经济增长面临的气候风险都将加剧,若变暖2℃则风险还会进一步增加。

即便在1.5℃限值之内,弱势和脆弱群体、一些原著民族和依靠农业或沿海生计的当地社区也面临着更高的风险。风险异常高的地区包括北极生态系统、旱地地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的国家。但若坚持这一限值,到2050年就能让数以亿计的人口免于贫困和暴露在气候风险中。

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之内就意味着可以减少玉米、稻米、小麦等谷物作物的收获损失,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等地的作物损失,并且稻米和小麦的营养损失也会减少。

根据未来的社会经济条件,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能让面临用水压力影响的世界人口比例减少多达50%,但各地区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果1.5℃温控目标得以实现,许多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干旱情况或将改变,用水压力也会随之降低。

升温若超过1.5℃,人类暴露在各种复杂的气候风险中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亚洲和非洲地区将会有更多人口陷入贫困。IPCC警告说,能源、粮食和水资源的风险会叠加,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地区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危险,也会变得更加不堪一击。
将气温升高控制在1.5℃之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也会较少。在1.5℃温控方案下,被研究的10.5万物种中,9.6%的昆虫、8%的植物和4% 的脊椎动物预计将失去超过一半的地理分布。相比之下,2℃温控方案对应的数值为18%、16%和8%
针对其他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的影响(如森林火灾和入侵物种的扩散),1.5℃的影响也都低于2℃。

将气温升高限制在1.5℃之内还可以控制海洋温度、酸度的上升和海水含氧量的下降。这将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渔业和生态系统的风险,保护它们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和作用。近来北极海冰和温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变化正是这样的例子。​

通往安全的路径

专家已经模拟了坚持1.5℃升温上限的不同路径。若要不超出这一上限,或仅在有限范围内超过这一上限,全球人为二氧化碳净排放到2030年就必须在2010年的水平上降低约45%,并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相比之下,如果上限是2℃,多数路径下,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只需在2010年水平上下降约20%,并在2075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

这些1.5℃温控路径还需大幅削减甲烷和黑碳的排放(到2050年,二者均需在2010年水平上降低至少35%),同时减少大多数制冷气溶胶(也是强有力的温室气体)的使用。IPCC称“能源部门内广泛采取的缓解措施可以减少非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针对非二氧化碳排放的缓解措施可以减少农业部门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排放,垃圾部门的甲烷排放、以及一些黑碳和氢氟烃的排放源。”

报告指出,许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让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为人类创造了直接的、切身的健康利益。

  称,这些路径可以通过各种缓解战略来执行,但都需从大气中去除数量不等的二氧化碳,加上在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部门内结合使用生物能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以及除碳技术,但它没有提到的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目前仍然缺乏商业可行性。

正如预期的那样,坚持1.5℃温控目标的路径在未来20年间将表现出更迅速、更明显的系统变化。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预计将占电力供应总量的70%至85%。模型显示,配备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核电和化石燃料发电的份额预计将会增长,天然气发电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8%。

根据这些路径方案,到2050年煤炭使用将几乎为零。这势必会令印度的政策制定者感到担忧,他们仍打算到本世纪中叶左右,从煤炭中获得45%的电力。

在这些方案中,到2050年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将比2010年水平下降75%到90%。 称,可以把电气化、氢气、可持续的生物原料、产品替代、碳捕获、利用和封存等新老技术实践结合起来,以实现这一目标。专家警告称,仅依靠提高工业能效和工艺效率削减碳排放还不足以将全球变暖严格控制在1.5℃以内或在有限范围内超过这一限值。

这些路径还需改变土地和城市规划实践,同时大幅减少交通和建筑的碳排放。交通运输部门的低排放最终能源的份额将从2020年的不到5%增加至2050年的约35%到65%。

  路径的一大问题在于,他们预计大片原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饲养牲畜的土地将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专家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称“限制土地需求的缓解方法包括对土地的可持续集约化利用、生态系统修复以及向资源密集程度较低的饮食的转变。”

报告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将带来许多好处。“若管理得当,旨在增强人类和自然系统抵御气候变化能力的适应办法能够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许多协同效应,如确保粮食和水安全、减少灾害风险、改善卫生条件、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扶贫和促进平等。增加对有形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提高社会抵御力和适应力的关键条件。”

  补充道,“减少排放的适应方法可以在大多数部门和系统转型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帮助节约成本,例如土地管理可以减少排放和灾害风险,低碳建筑的设计目的中也包括高效制冷。”

报告指出,降低低排放和适应性投资风险的政府政策有助于调动社会资本,提高其他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总体而言,“2030年的排放越低,此后控制全球变暖不超过1.5℃或在有限范围内超过这一限值面临的挑战就越小。不及时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造成成本升级、高排放基础设施锁定、资产搁置、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选择缺乏灵活性等挑战

Tuesday, October 2, 2018

太阳能与电动汽车会改变现有能源格局吗?

自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协定》通过以来,国际社会对抗气候变化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到底该如何从现有的化石燃料密集型生活模式转换到未来的低碳、甚至零碳模式,目前还没有定论。尽管如此,一些重大转变已经开始出现苗头。

关于太阳能光伏设备成本下降的讨论已经持续多年。目前来看,太阳能单位发电成本下降,不只是因为中国大规模增产导致全球市场供过于求,生产成本也的确在下降。

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成本不足每瓦0.5美元,而在美国安装全套的供电级太阳能光伏系统每瓦成本还不到1美元。此成就的取得,比美国能源部颁布的
计划所提出的宏伟目标提前了3年。过去十年,有部分研究预计,至少要到21世纪末,太阳能系统的成本才会锐减至这一水平。行业创新的速度的确比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快得多。

锂电池产业也是动作不断。锂电池问世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已在便携式电子装置市场独领风骚。此外,锂电池也是年销售量有望突破50万辆的电动汽车领域的标配能源。

特斯拉集团的“超级工厂” 已经投产,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厂。特斯拉的大幅增产和削减电池成本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正如我们在一系列声明中所看到的,电动汽车的成本有望在2020年代初期与汽油和柴油汽车一拼高下。

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对于抗击气候变化工作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近期内这一趋势对化石燃料行业又有怎样的冲击?由帝国理工大学(   )格兰瑟姆研究所(  )与碳追踪(Carbon Tracker )共同开展的一份最新研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该研究不仅力图搞清未来30年全球化石燃料市场的状况,同时也根据最近几年的行业与科研进展为我们模拟了未来可能的全球升温情景。

按照现有状况计算,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会上升2.5摄氏度左右。而且,这还需要大多数国家积极诚信地兑现各自的2030年巴黎气候承诺,比如至少对低碳技术予以适度支持,以及对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环境破坏成本进行一定的考虑等等。虽然这要比在什么都不做的情景下,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可能突破4摄氏度的情况好得多,但是要想达成《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全球温度上升幅度“低于2摄氏度”的长期目标,我们还需做出更多努力。

上述研究显示,由于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崛起,石油和煤炭在道路交通和发电市场的需求将遭受重创。到2050年,太阳能光伏在全球发电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将达到30%,而电动汽车则将占据7成的道路运输市场。所以说,到本世纪40年代,煤炭在电力产业或许将彻底丧失立足之地,而届时石油也将局限于公路货运、航空海运等领域。总而言之,上述两种化石燃料的全球需求将在本世纪20年代达到峰值。

从行业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这样的转变,尤其是石油需求的变化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本次研究发现为例,我们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电动汽车每天可减少200万桶石油需求,而这与最近石油价格暴跌导致的供需失衡数量基本相当。据我们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电动汽车可减少十倍于此的石油需求。

当然了,这份研究带来的并不全是好消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未来新型低碳科技的市场渗透速度将继续加快,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我们将从“照常排放”的温度变化模式,转而进入一个升温较慢的模式。

然而,这一转变依旧无法让我们完成《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目标。我们需要继续寻找和挖掘其他高性价比、易推广的科技来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技术。就近期而言,如果化石燃料产业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研究中提及的模式转变,并相应做出计划,那么这个行业必将遭受深远的、甚至颠覆性的影响。我们必须睁大双眼观测未来的发展大潮,为应对不可预测的难题做好准备。